欢迎来到开云西北工控技术的首选西安plc控制柜价格专业,已累计设计2000多台西安plc配电柜,陕北石油使用西安电控柜技术安全
Product classification

产品中心

contact us

联系我们

守正出奇书写中国工控梦 ——专访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

发布时间:2024-04-12 04:59:08   来源:开云
产品描述

  2020年是中国新基建元年,特别是在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格局下,新基建这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这一年8月,经济学家管清友与如是金融研究院重磅发布一份题为《新基建,新动能,新征程》的报告,梳理了中国新基建七大产业链及上下游涵盖的500家企业,并选出其中10家核心企业,代表推动新基建落地的企业力量。汇川作为工控自动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、新基建垂直新锐,与华为、阿里、腾讯、联想、京东方等9家企业一同组成了

  过去18年,汇川在通用自动化、电梯电气大配套、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轨道交通等领域一路开疆拓土,成为中国制造背后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,被称为工控界“小华为”。但在创始人、董事长朱兴明看来,这些还远远不足,他要让汇川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。名片之下,有看得见的工厂生产线,更有一条看不见的人才生产线。而他这个掌舵人,也在果断抉择、锐意变革、格局突围中一路成长,书写着自己的梦想与荣耀。

  2001年,为渡过行业寒冬,华为将旗下的电气公司(安圣电气)出售给美国艾默生集团。 本想投身民族工控,却一夕之间成了外企金领,这让当时正身处安圣电气的朱兴明耿耿于怀。 几年后,朱兴明在内的一大批技术骨干从艾默生出走创业,成为电力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赫赫有名的“华为电气-艾默生”系。 汇川,是朱兴明的民族工控梦想破土而出之地。

  提起这段经历,朱兴明分析道,2000年以来,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快速地发展,必然带来对工控产品的巨大需求,依靠进口绝非长久之计。纵观制造强国发展历史,其背后均有全球领先的工控巨头作为坚强的技术上的支持,如德国西门子、瑞士ABB、日本三菱。中国有工控行业成长的土壤,还需有人沉下心深耕厚植。“为何不能是自己?”

  读过的书、走过的路、遇过的人,造就了一个人的人生格局。在华为、艾默生的经历,无疑对朱兴明影响至深。“在华为和艾默生那些年,相当于在正规军里待过。很多将领出自黄埔军校,熟悉正规军作战方式,这一点对于取得最终胜利很重要。企业也是如此,创业初期可以从游击战开始,但一定要清楚长远的定位与方向,懂得如何搭建平台和技术体系,以及基于定位开展经营。”

  华为浸润出朱兴明的“正规军”底色,艾默生则让他熟悉了跨国企业的“正规军”作战体系,做到知己知彼,从而能够扬长避短、识别机会。

  比如,跨国企业对于工控产品的理解非常深刻,能够深入洞察并紧密结合各种业务场景的通用需求,这是中国企业亟待弥补的一大短板。跨国企业实行平台型产品管理,在做产品设计时会有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参与,且一个产品会设计多款造型,邀请世界各地的资深客户现场体验、投票,最终选择与一把手的喜好无关,这样的产品的体系化管理也值得中国企业学习。特别是当下企业的新一代决策者越来越追求颜值、体验,更要求企业对产品设计追求极致。

  变革力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能力。从起步之初的“双轮(技术+营销)”驱动,到前后两次大刀阔斧的“三轮(技术+营销+战略)”驱动变革,朱兴明坚持以变应变、以快打快。

  在谈变革定位时,朱兴明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:高速公路可以高效运行,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修路归修路、开车归开车。然而,企业员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时不时遇到系统问题,停下来一点一点“打补丁”,这便如司机遇到路不好就下车修路,开一段,修一段,焉能高速前进?通过变革打造敏捷、高效的流程化组织,在他看来是不可或缺的“修路”环节,让负责“开车”的员工以后能够专心“开车”。

  变革驱动,战略引领,除了要清晰定义战略的内涵与方向,还要梳理出战略路径、基于路径的关键举措、关键举措的创新焦点等。 “企业战略不单单是个目标,更要解决当下做什么的问题,如此才有未来。而变革打造的流程化组织,也是人才教育培训或者说人才复制的最好方式。” 过去十年,朱兴明一直在打磨这样一条“人才生产线”,以持续复制能力过硬、理念相合的“汇川人”。

  既然是生产线,就要有生产流程、原材料、生产的基本工艺,还要有人才的底板。从新员工、质量经理、产品经理、渠道管理特训营/班,到新任经理特训营、中层经理特训营、高层管理研修班,汇川以业务条线、层级为轴,以多年的业务与管理实践为“原材料”,构建起系统的培训体系。

  聚焦业务问题,训战结合,这是汇川人才培养的底色。在这一点上,朱兴明坚持“铁腕”政策:以 项目为主要作战单位,所有管理干部都要经历项目经理岗的磨砺,在开发产品、攻克技术、开拓客户的实战场景中“建功立业”。 人才自中层开始分流时,第一培养路径为专家,第二培养路径才是管理者。“在汇川,人才培养的优先级依次是专家、项目经理、管理者。企业要以专业为立足之本,专家才是稀有人才。”朱兴明特别强调。

  “基层看能力,中层看品行,高层看胸怀。” 朱兴明认为,在能力这一硬指标的基础上,各层次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应各有侧重。比如,高层管理研修班采用文化研讨、思维启迪、管理发酵等方式,输出企业的管理重点、战略方向与文化思路;中层经理班级以管理技能和文化培训、思维方法引导为主,承接高级班研讨输出的任务与落地。“基层不自律于能力提升、中层不自律于品德修行、高层不自律于胸怀豁达,就是伪自律。”

  志同方能道合。人才的能力复制靠训战锤炼,理念复制则要靠企业文化。在2020年企业新文化发布会上,朱兴明从哲学思考出发,丝丝入扣地剖析了企业经营逻辑,以及汇川企业文化每个字背后的含义。

  在企业文化解读中,朱兴明将“推进工业文明,共创美好生活”这一新的使命愿景和每个员工的工作场景连接了起来——推进工业文明靠产业升级,未来产业所追求的安全、高效、精密、节能、环保和智能,可逐一体现在汇川的风电、口罩机、机器人、注塑机、岸电、工业互联网等业务中;汇川为纺织、电梯、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,是在共创舒适、安全、便捷、环保的美好生活。 使命愿景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,而是企业的未来与当下,与每个员工每一天的工作息息相关,他想让所有人认识到这一点。

  “成就客户”,在汇川的核心价值观中始终居于首位。 随处可见的一句话,如何从管理层面保障其落地?朱兴明的选择依然是流程化,通过理念阐释与宣传、行为规范、组织保证、考核激励等一系列动作,让员工真正以“急客户之所急,快速响应客户,成为行业专家,为客户提供价值”为己任。2019年以来的新一轮管理变革中,朱兴明提出修复过去十几年的管理“bug”——按照客户尤其是各行业头部客户的业务流程,来设计汇川的开发、制造和服务流程,从而真正的完成与合作伙伴同频共振、共同创新。对于每一个汇川人来说,这又是新挑战、新征程。

  “在核心价值观中提出‘以贡献者为本’,按照价值共享的原则,优化价值创造、评价到分配的规则,激励显性化,明明白白对员工好。” 使命愿景的拔高自然关键,但问到新版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变化,朱兴明毫不犹豫地给出这个答案。疫情下,新文化发布当月,汇川就对标国际一流企业的工资水平进行薪酬调整。如他所说,管理者言行如一,企业文化才能在每个员工身上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  “高层看胸怀”,这是朱兴明的一项人才教育培训选拔标准,更是自我管理的要求。汇川是他的阵地,但他在“企业为何需要存在,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”的哲学三问中,对企业管理的思考除了着眼短期的指标、中期的能力,始终不忘开拓格局。

  朱兴明对汇川的所有业务都提出三个条件:国际一流专家规划,国内一流专家实施,极致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。从筚路蓝缕到一骑绝尘,汇川的成长之路是不断挑战、超越、提升自身所处产业链层级的过程,也是他的认知不断突围的过程。

  “企业要有前瞻性思维,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审视所处产业链是否最好的最对自己最合适的,有时即使多付出一些成本,也要往高处走。”朱兴明相信,企业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所处产业链的优劣。不同之处在于,他既要选择产业链,更要成就产业链,通过开放协作,选择优秀的上游供应商,为下游合作伙伴制造差异化,保护各行业的创新活力。

  “要摆脱美国的制裁,只有一条路,就是要自主创新。”稻盛和夫在日本受到美国制裁时说的这句话,同样适用于当下的中国。朱兴明当初创办汇川,源于对中国制造走向自主创新的梦想与使命感,而自主创新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。所以,他十年磨一剑,打造出一条汇川特色的人才生产线,并通过自身成长不断的提高这条生产线的格局。

  从名不见经传到中国工控翘楚,技术专家出身的朱兴明习惯于架构为先,凡事讲逻辑讲流程,将“管理是一门科学”演绎得炉火纯青;同时,他不乏人文意识,知道怎么“以文化企”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要走的路还很长,他的坚持是:守正出奇,孜孜以求,书写中国工控新篇章。

其他产品
cache
Processed in 0.004138 Second.